本期提要
我家兒子現在上小學二年級,是個慢性子,做事節奏慢,總愛磨蹭,有時眼看著作業半天寫不完,我就著急了,會對他發脾氣,怎么做才能忍住不發火呢?
老師:您好!
我家兒子現在上小學二年級,是個慢性子,做事節奏慢,總愛磨蹭,我其實也知道她大多數時間不是故意做得慢,而是性格使然,但還總是壓不住火,總跟她發脾氣,有什么好辦法能夠讓我別發脾氣呢?
發脾氣,其實是一個家長無能的表現,而且也容易給孩子不好的影響,或者孩子以后也會脾氣越來越差,我該怎么辦呢?
焦慮的媽媽
專家分析:
磨蹭是引發父母發火的一個最常見的因素。我一般對女兒挺和氣,偶爾發火,大都是因為磨蹭。總覺著她應該開始干點正事兒了,但她一會兒干這個,一會兒干那個,還沒開始,終于忍不住沖她吆喝了一聲。好在火氣一泄,馬上知道錯了,只能向女兒道歉。不過,這也是我成長的機遇,多次反省之后,發現自己有兩個不合理的習慣性思維。
第一個不合理的習慣性思維:時間緊,應該快一點兒
幾次發火都由于覺得時間緊迫,所以有些急。其實這只是想當然。時間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緊迫,即使磨蹭耽誤三五分鐘,也沒關系。所以,后來我告訴自己:其實不急,耽誤三、五分鐘沒關系。這樣默念,自然就不容易發火了。
第二個不合理的習慣性思維:你應該開始了
發火還有個原因,就是總覺得她應該開始了。所以看她還沒開始,我的情緒一點點積累,過一會兒她還是沒開始,就一下子火了。我后來反省:孩子有自己的節奏,她可以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,她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理由的。女兒自然還有這樣“磨蹭”的時候,我在認知改變后,一般就能平靜地等待,或者只是溫和地催一下。
有一次,女兒在網上查學校作業的資料,半個多小時過去了,只做了兩個小部分。開始我有些生氣,后來一想,我上網的時候其實也是如此,本來有事情要做,但是瀏覽到感興趣的部分,就會節外生枝地看一會兒。理解了,就不大生氣了,以后注意適度提醒,逐漸養成習慣就可以了。
有些磨蹭是需要改變的,比如寫作業磨蹭;但是有些磨蹭是正常現象,只是孩子的節奏和想法和我們不同而已。經過維尼老師點撥后我知道首先要理解孩子,想想她的表現可能是正常的,從內心真正寬容她。我自己都很難早起,那么孩子在被窩里賴一會兒是正常的,所以就不像從前那般焦急。看時間遲了,沒有氣急敗壞地懲罰她步行去上學,而是開車送了一下。我的理解寬容,孩子體會得到,她之后沒有得寸進尺。
2015年6月22日
本期專家:維尼老師
——網易教育頻道專稿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 ——